湖南洞口縣加強河庫管護 本報長沙9月4日電 (申智林、梁仲茂)湖南省洞口縣,平溪江在山川田疇間迤邐穿行。為了更好守護身邊的美麗河湖,洞口縣積極探索河湖長制工作新路徑,實現河庫治理從一元管到多元治,河庫管護從“管住”向“管好”轉變。
西遼河水流貫通調度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 本報北京9月4日電 (記者王浩)9月3日19時左右,通過持續水資源統一調度,西遼河干流水頭與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城區現有的水面相銜接,刷新西遼河干流水頭近26年來行進的最遠距離,標志著西遼河水流貫通調度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 自1998年以后,西遼河由于流域水資源過度開發、地下水超采等原因處于常年斷流狀態,是目前七大江河中唯一處于斷流狀態的大江大河干流。
我國將每十年開展一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 本報四川廣元7月25日電 全國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現場推進會25日在四川省廣元市召開。記者在會上獲悉,我國將每10年組織開展一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適時開展補充調查,掌握資源底數和管理狀況,對古樹名木建檔立卡。
我國新增3個世界地質遺產地 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3個世界地質遺產地——烏達二疊紀植被化石產地,位于內蒙古烏海市,也被稱作“植物龐貝城”;四川自貢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擁有最為密集的中侏羅世恐龍化石;廣西桂林喀斯特,以塔狀及錐狀巖溶地貌為主要特征 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新疆吐魯番坎兒井,是干旱地區開發地下潛流的水利工程;徽州堨壩—婺源石堨,是砌石引水堰壩類型的水利工程;陜西漢陰鳳堰梯田,是順山地之勢形成的灌溉體系;重慶秀山巨豐堰,為有壩引水灌溉工程體系 本報南京9月3日電 (記者吳月輝、姚雪青)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在南京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日前發布了第二批100個世界地質遺產地名錄,我國有3個地質遺產地入選,分別為烏達二疊紀植被化石產地、自貢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和桂林喀斯特,涉及古生物學、地貌和地質活動過程等領域。 “入選世界地質遺產地名錄代表該地質遺產地具有國際最高地學價值和研究水平,并得到有效保護。
中國新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記者9月3日從水利部了解到,北京時間9月3日上午,在澳大利亞悉尼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5屆執行理事會上,2024年(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公布,我國新疆吐魯番坎兒井、徽州堨壩—婺源石堨(聯合申報)、陜西漢陰鳳堰梯田、重慶秀山巨豐堰等4個工程成功入選。 至此,中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已達38項,是灌溉工程遺產類型最豐富、分布最廣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國家。
人人都是“守井人” 同做護水“點滴事” “得知十年來越來越多庫區群眾加入志愿服務隊伍,用心用情守護一庫碧水,庫區水更清了、山更綠了、環境更美了,我很欣慰。”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湖北十堰丹江口庫區的環保志愿者回信,極大鼓舞了庫區守水護水的干部群眾。
促進水資源綠色高效利用 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考察時強調:“河套地區條件得天獨厚,雖然不缺水,但也要節約水資源,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和節水產業,不能搞大水漫灌。”“河套灌區灌溉工程是千年基業,花了很大功夫,也很值得。
十年來中國累計節約能源消費約14億噸標準煤 中新社北京8月29日電 十年來,中國成為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累計節約能源消費約14億噸標準煤,以年均3.2%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的經濟增長。 中國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29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上述信息。
中國能源轉型發展取得顯著成就 8月2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同時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白皮書的主要內容。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指引下,中國堅定不移加快能源轉型,走出了一條符合國情、適應時代要求的能源轉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