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護珊瑚礁取得顯著成效(專家解讀)
潛水員在海南陵水分界洲島海域移植珊瑚。 |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近日報道,中國自然資源部南海發展研究院等單位編制的《仙賓礁珊瑚礁生態系統調查報告》顯示,該區域生態系統總體健康。今年5月到7月,各單位對仙賓礁珊瑚礁生態系統狀況進行了調查評估。中方調查結果稱,仙賓礁礁盤造礁石珊瑚覆蓋面積總體穩定,珊瑚礁生態系統總體健康,分布有造礁石珊瑚13科57屬236種,造礁石珊瑚覆蓋率平均為24.7%,最高為51.3%,與世界主要珊瑚礁分布區相比,處于較高水平。
中國擁有面積約3.8萬平方公里的珊瑚礁,主要分布在華南大陸沿岸、臺灣島和海南島沿岸以及南海的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中國擁有很高的造礁石珊瑚物種多樣性,一共記錄造礁石珊瑚物種2個類群16科77屬445種,其中南沙群島的造礁石珊瑚物種多樣性最高。
和全球其他地區一樣,中國珊瑚礁保護面臨的主要威脅包括氣候變化、人類活動和珊瑚病敵害?傮w而言,中國珊瑚礁保護面臨的問題并非單一類型,多為復合型。
中國珊瑚礁保護事業起步基本與世界主要國家同步。上世紀80年代初,廣東在西南中沙和大亞灣等海域劃建以水產資源和珍稀海洋物種為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時,將區域內的造礁石珊瑚也列為保護對象。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國先后建立多個以珊瑚和珊瑚礁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為摸清珊瑚礁的生存狀況,中國從2004年開始與國際接軌,采用國際標準或者國際通用方法開展珊瑚礁監測工作。
多年來,中國多方協作、多措并舉,加大珊瑚礁保護力度,取得顯著成效,積累豐富經驗。
在立法方面,目前與珊瑚礁生態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海南省珊瑚礁和硨磲保護規定》等。40多年來,中國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物種保護的法律、法規、規章及規劃中都將造礁石珊瑚和珊瑚礁保護列為重要內容。
在科研方面,隨著科技專項和經費投入增加,中國以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南大學、廣西大學、廣東海洋大學等為代表的科研院所,在《自然》《科學》等國際頂級科學期刊上發表的珊瑚研究論文影響力持續提升。這些基礎研究的長足進步,為科研人員精準實施珊瑚礁修復提供科學依據。值得一提的是,在珊瑚礁修復攻關方面,中國已形成具有近岸特色的珊瑚礁生境修復,珊瑚人工培育、移植、病害防控和人工礁水下工程的修復技術體系。特別是2022年中國首個海洋生態系統修復技術標準——《海洋生態修復技術指南》中第二部分“珊瑚礁生態修復”實施,確保了珊瑚礁生態修復工作有標可依,提升了中國整體珊瑚礁生態修復效率。
在設立保護區方面,中國沿海已設立多個以保護海洋生態資源為目的的海洋保護區,其中以珊瑚礁為主要保護對象的海洋保護區有11個,分別是西南中沙、雷州、大亞灣、萬寧、三亞、儋州、東山、徐聞、南澎列島、珠海廟灣島、潿洲島等。保護區內嚴禁礁區內的捕撈活動,限制近岸陸源污水直接排放等。對于旅游等人類活動頻繁的區域,嘗試推行“輪休制”等管理辦法。
在科普方面,近年來,中國大型民間環保公益組織和基金會積極參與珊瑚保育公益活動,如志愿護礁行動,對珊瑚斷枝進行護理,通過系列講座、網絡課程、社交媒體等形式向公眾傳播海洋生態保育知識等。
今年6月,自然資源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強珊瑚礁保護修復的通知》。這是中國針對珊瑚礁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的又一重要文件。在珊瑚礁保護領域,中國努力的腳步不會停歇。在已有法律體系的基礎上,中國未來還可繼續加強珊瑚礁保護的科普工作,讓更多人了解并積極參與到珊瑚礁保護中。
受訪專家: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海南三亞海洋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站長 黃 暉
(本報記者 賈平凡采訪整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