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綠色生產、堅持生態優先、倡導綠色生活
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人與自然)
江蘇徐州燕子埠鎮山體上的風力發電機組和光伏電站,每年可以向電網提供近2億千瓦時電。 |
山東青島李滄區滄口公園,學生志愿者在湖邊撿拾垃圾。 |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方面。”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前不久,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提出全方位、全領域、全地域推進綠色轉型重點任務。各地區各部門積極行動、探索創新,不斷提高推動綠色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形成了一批好經驗好做法。記者深入部分省份,探尋各地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過程中的生動實踐。
青海省格爾木市——
巨型“充電寶”促進新能源消納
青海省格爾木市,南山口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施工現場,建設正忙。山腰上,現場的機械正有序調運預制艙、變壓器、電纜等設備。這是目前海拔3500米以上裝機容量最大、調節庫容最大的開工建設項目,利用地勢落差,形成一個巨型“充電寶”。
中國三峽新能源公司青海分公司總經理王清偉介紹,項目建成后,將承擔電力系統儲能、調峰等任務,有效促進新能源消納。每年可帶動新能源發電量增長近148億千瓦時,可替代標準煤約46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664萬噸。
格爾木所在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省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之一。南山口往東北50公里,如今是光伏的“藍色海洋”。截至去年底,青海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92.8%,綠色電力發電量占比84.5%。
為了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青海省出臺文件支持儲能產業發展,打造“新能源+儲能”一體化開發模式,協同推進傳統儲能和新型儲能項目建設落地。
在柴達木盆地茫茫戈壁深處,中國綠發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產業園內,4000多面定日鏡將太陽能匯聚到集熱塔頂部,塔頂發出耀眼的光芒。“定日鏡把太陽能聚焦到集熱塔頂部的吸熱器,加熱吸熱器內的特制熔鹽。當夜晚光伏電站停運時,加熱后的特制熔鹽持續釋放熱能,熱能再轉化為機械能來發電。”中國綠發青海分公司檢修中心主任劉茁漢介紹。
截至目前,青海已建成電化學儲能項目18個,在建儲能項目62個。“十四五”期間,青海規劃建設儲能裝機超過600萬千瓦。
儲能項目迅速發展背后,是機制不斷創新。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完善細化新型儲能電價機制,力爭年內出臺新型儲能價格支持政策,支持各類技術路線的新型儲能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以美麗中國建設為統領,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聚焦區域重大戰略打造綠色發展高地,發展方式轉型步伐明顯加快。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綠色轉型成績突出,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超過50%,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35.2%,為全球提供了70%的光伏組件和60%的風電裝備……
專家表示,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處理好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關系,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加快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江蘇省無錫市——
推廣低碳環保綠色生活
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安鎮街道談村,記者走進李小平、繆燕萍夫婦家,最大的特色就是垃圾桶多:貼著四種顏色標簽的小垃圾桶在小院里一字排開。
吃過早飯,夫妻倆分工明確,繆燕萍負責打掃衛生。她麻利地將魚骨頭、雞蛋殼倒進貼著綠色標簽的“廚余垃圾桶”中;撕開剛喝完的牛奶盒,用清水沖洗干凈,等晾干后放進藍色的“可回收垃圾桶”;掉落的頭發、打掃的塵土,掃進灰色的“其他垃圾桶”。“紅色標簽的‘有害垃圾桶’,用來丟廢舊電池等,雖不常用,但十分重要。”繆燕萍說。
同一時間,李小平也沒閑著。他拿起水壺,培育著小院中的花草。院子里的月季花開得正好。“水壺里是我精心準備的肥料。”李小平告訴記者,自家種的蠶豆用來榨油吃,油渣不扔掉,收集在搪瓷缸里,放入水,密封起來,自然發酵,就是天然的營養液。
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是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重要舉措。我國持續開展六五環境日、全國低碳日等主題宣傳活動,修訂發布《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十條》,把綠色發展有關內容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各地廣泛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創建活動,推廣綠色出行,通過生活方式綠色革命,倒逼生產方式綠色轉型。
綠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和方式,正在融入每個人的生活。
在李小平家,變廢為寶、循環利用的“小妙招”還有不少,如盆浴的洗澡水用來沖廁所、熱水器先放出來的冷水用來洗衣服等。李小平最近正在搗鼓一個小發明,“在洗臉臺下放一個小桶,將洗臉水收納起來,接入坐便器的儲水池,既能節約用水,還方便省事。”
積極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李小平、繆燕萍的家一直是鄰居們參觀學習的“樣板間”,他們也熱心向周圍人分享經驗。2018年以來,夫妻倆參加了近200場生態環保類志愿活動,累計服務超過800個小時。
在無錫市,婦聯、生態環境局等部門,面向全市家庭,通過宣講引導、主題實踐、親子活動等方式,積極引導廣大家庭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綠色生活方式。在“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等典型評選中,將“綠色、低碳、環保”納入推評標準。李小平家2021年被評為“江蘇省綠色家庭”;2022年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從2012年至今,江蘇省、市、縣三級婦聯共組織開展“綠色家庭”類創建評選652次,目前全省六成以上城鄉家庭初步達到綠色家庭創建要求。
許多地方積極開展綠色家庭、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等創建行動,培育弘揚生態文化,廣泛動員社會公眾身體力行,參與美麗中國建設。在家實行垃圾分類、出行乘坐公共交通、購物使用自備布袋……越來越多的人堅持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積極傳播、踐行綠色低碳理念,低碳生活漸成風尚。
今年六五環境日前夕,生態環境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深入開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系列活動工作方案》,推動美麗中國建設全民行動,不斷激發全社會共同呵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
山東省東營市——
東方白鸛越來越多
山東省東營市,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碧波蕩漾。“看那只大鳥,身姿修長、體態優美,這就是東方白鸛,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保護區工作人員單凱說。
“保護區成立前,這里還是白茫茫一片的鹽堿灘。”單凱說。
如何守護好這片三角洲?東營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囊括整個自然保護區以及其他保護用地。同時,東營出臺《關于全面建立森林濕地長制的實施意見》,在市、縣、鄉、村設立四級森林濕地長,統籌保護全域水、林、田、湖、草、濕地等生態資源。
眼下,山東正全力推進黃河口國家公園建設,將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黃河口海洋生物重要產卵場等區域納入保護范圍。山東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國家公園創建各項重點工作已基本完成。
從建立自然保護區,到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再到推進國家公園建設,黃河口生態保護不斷提檔升級,正是我國生態文明體制不斷健全完善的生動寫照。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創造性提出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截至目前,我國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占陸域國土面積比例超過30%。
一體化保護和系統化治理并舉。“我們運用系統思維,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通過開展生態補水、水系連通等措施,維護黃河三角洲‘河—陸—灘—海’生態系統,一次修復、自然演替、長期穩定。”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規劃建設科科長周立城介紹,保護區實施17個濕地修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完成互花米草治理13.1萬畝,新增淡水沼澤濕地7.4萬畝,濕地修復效果良好。
“比去年多出生76只!”看到最新數據,單凱興奮地說,“生態環境不斷改善,保護區及周邊鳥類種群不斷增加,今年東方白鸛達到202巢,幼鳥出生數量達到526只。”不只是東方白鸛,保護區鳥類已經增加到373種。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我國著力加大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力度,有效擴大生態環境容量,推動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快速積累,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為子孫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
“我們將持續深化改革,以高質量建設黃河口國家公園為契機,加大濕地保護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努力為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態保護治理探索更多路徑。”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會主任許明德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9月15日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